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某种说法,我其实没有权利来评论这片子,因为没买票到影院去看——一个是从来不愿意扎堆凑热闹,二是觉得冯导或者华谊这种5亿决战策略在中国电影市场有 限的情况下,其实是挤压了其他中小电影的空间,我不喜欢这种通吃型大鳄,尤其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这完全不同于大家带着点兴奋地看着《盗梦空间》甚至《阿凡 达》票房一路飘红。因为我们知道那些是独特的,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作品。
  

   终于看了下载之后,首先的感觉是,冯小刚的片子都比较温暖、市民化,也很细致,这是他的长处。影片有些段落确实挺催泪——注意,我说的不是“感动”,而是 “催泪”。虽然片中也有些感人之处,但总的说是催泪大于感动:我记得是弗兰克·卡普拉还是谁说过,赚人眼泪的电影再容易拍不过了,找只受伤的小猫小狗放镜 头前面就行。但想要唤起深沉的感动就不那么容易了,《唐山大地震》用这么大背景就说了亲情二字,而且还没说清说透,实在不能说与其六亿票房的身价相当(当 然票房经常和影片品质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影片的前半段还算拍得耐心细腻,看得出冯导对那个时代颇有感情——你会发现镜头似乎总是很感性地停留在老电扇、自行车、店铺招牌等等极具时代感的器物上。 毛主席去世一段对影片而言并无多大作用,但导演在此做了很大的铺陈,事实上,整部影片中对毛时代的温婉感情与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里的流露非常接近,第 五代导演再次不谋而合,值得玩味。
  
   85年之后的影片情节开始变得跳跃、散漫,缺乏叙事重心,而且越往后越落入俗套——俗套(clich)倒也无妨,用好了一样是不错的桥段,关键在于故事发 展过于刻意的去凑一个人人都能远远望见的结局,而这个过程中还没有惊喜和冲突的发展。也许我们没觉得无聊已经算好的了。汶川地震中的戏本来还不错,结果后 来那个四川女人要女儿腿的哭嚎彻底把这一幕毁了——和女儿回家一场中徐帆的表现一样,这种声嘶力竭的overact只能让人出戏,也显示出导演缺乏有力的 控制。这种控制力在悲剧和喜剧中都是最重要的品质。
  
   结尾什么的也不多说了,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或者说仅仅是母女间32年的爱恨能向唐山人致敬么?我不知道这么总结对不对,但看完片子忽然怀疑:西方电影中 对悲剧后的move on理解是找到新的生活,新的伴侣,过得更幸福;而我们在电影中说的是受苦、隐忍、克己复礼也。就个体而言,没有对错可言,但诉诸电影,总隐隐觉得这道德 观价值观着实不那么光明美好和谐。最后,奉献一段玩笑式的另类解读——
  
   方家的两个孩子隐喻着两种政治主张:方达是土生土长具有中国特色的……;方登则代表着西式的X主人士。方妈自然就是祖国。从1976年伟大领袖去世后,方 妈就面临着两种道路选一种的无奈抉择。最后她还是选择了方达。你看看后来的方登,叛逆(非要上医学院、未婚先孕、单亲妈妈)、亲西方(教英语、嫁老外)、 对妈妈不理解有怨气……后来终于体会到妈也是迫不得已,最终吉祥三宝团圆,大家终归能在缺席的“父亲”墓前重归和谐。至于那个外国女婿?别想掺和进来!

话题:



0

推荐

严蓬

严蓬

124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常用笔名:电子骑士。前《环球银幕》杂志首席编辑,现为时光网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