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月16日,《风雨太平洋》这部HBO年度大剧落下了帷幕。总体看来,它确实比不上曾让我们心潮澎湃的《兄弟连》,然而当剧集结尾时,一张张演员与原型人物的照片依次出现,我们看到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他们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当了普通工人,有的在丈夫死后终身未嫁,有的永远留下了战争的阴影,会经常在夜晚惊醒、哭泣……“谁有过他这样的经历?随他去吧。”这是《风雨太平洋》结尾,尤金的父亲对他母亲说的话,也是全剧最后一句台词。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尤金就一直坐在树下,神情落寞、茫然,若有所思。这让我想起了《兄弟连》的结尾,剧集的最后一段台词是这样的“战争结束了,不管点数,勋章或是伤痕,每个101空降师兄弟都要回家了。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共同经历而永远相系。每个人也必须尽力重新加入世界。”那些真实的原型人物则在剧集最后说:“有天我孙子问我一个问题,他问我:‘爷爷,你是大战中的英雄吗?’我回答:不是,可是我与英雄们一起服役过。”一个是无限怅然,一个是满怀希望;一个是极力想忘却,一个是自豪地告之子孙。所以说,《风雨太平洋》并不是《兄弟连》的姊妹篇,它恰恰是一个另类版的战争剧,虽然不够十分精彩,欠缺也很多,但仍然值得我们记住、回味——我每过一阵就会有种把《兄弟连》再看一遍的冲动和激情,然而《风雨太平洋》正像它描写的这场溽闷、残酷、疯狂的战争,纵然也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瞬间,却再也不想重温此剧,不想再次进入这个混乱的世界。

总评
上期我就说过了,《兄弟连》类似于十部电影组成的系列故事,而《风雨太平洋》则更像是十个部分组成的一整部大电影。因此前者每集的水准都很平均,没有很大的起伏。任何一集拿出来都是全须全尾,结构清晰,可以独立成章。
《风雨太平洋》的十集水准显得参差不齐,前三四集展开得不够清晰,上来没头没脑就是瓜达尔塔纳尔之战,而且几位主角的出场蜻蜓点水,让人难有印象。到五六七三集写到佩里琉岛,剧集的关系才开始捋顺,三位主人公慢慢成形,主要配角也让人能够记住了。我个人认为第八集和第十集是全剧最出色的两集,前者几乎就是约翰•巴斯隆的一个小传记片,文武戏搭配得当,其间穿插的爱情故事精彩、紧凑、感人,海滩一段戏是剧集中少有的舒展、轻松、甜蜜片段,无端让我联想到了《乱世忠魂》里著名的海滩之吻——后者突出的是性感,本剧中深情款款而不香艳。这两集都基本达到了《兄弟连》的平均水准,很值得回味。尤其第十集中回家一段,与《兄弟连》的结尾颇有不同,余韵更加绵长:Merriell Shelton拿起背包准备下火车,他最后看了一眼熟睡着的尤金•斯莱治,默默离开。这个场景蕴含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巨大诗意,不知怎么让我无限感慨。
顺便说一句,我认为这个剧翻译成《风雨太平洋》比较好,《太平洋战争》显得很死板,况且剧集其实并未全方位地展现太平洋战场的状况,仅仅写了海军陆战队攻占岛屿那点事儿,对欧内斯特•金或者南云忠一都付之阙如,也不见杜立德的身影。当然《血战太平洋》这样的译法也不错。

人物塑造
剧集塑造了罗伯特•莱基(Robert Leckie)、尤金•斯莱治(Eugene B. Sledge)和约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三个人物。罗伯特•莱基很有文艺气质和不羁的风范;尤金•斯莱治快速经历了从单纯到愤怒、茫然的过程;约翰•巴斯隆则是典型的意大利血统,充满热情,勇于进取,注重行动。这三个人物中,约翰•巴斯隆是比较好塑造的一个,不需要太多复杂的事件就能让人物栩栩如生。但这个人物很没有嚼头,本质上还是个高大全的英雄。罗伯特•莱基本来可以更出彩,但剧集把他塑造得过于神经质,其内心发掘又不够,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莱基最精彩的一段戏在聚集结尾,回到家乡的他又见到了心仪的姑娘维拉,两人约会上的对话非常令人赞叹:维拉问他为什么没有把信寄给她,莱基说:“我当时觉得反正活不长,寄不寄都没什么区别。”维拉继续问他信里都写了些什么,莱基充满感情地说:“此生最美的词句。”用句中国古代的评点来说,堪称“著此一句,境界全出”。
尤金•斯莱治虽然出场较晚,倒是个性塑造最丰满的一个。剧集的最后几集都围绕他展开,充满展现了一个大好青年如何在严酷的战争中几乎丧失理智,沉浸于杀戮之中的。最值得圈点的一幕是在硫磺岛一集中,尤金跑进一个草屋里,看到一个奄奄一息说不出话的女人。经历了多次平民人肉炸弹事件,尤金警惕十足地用枪对着她,她却努力把枪口顶住自己的额头。尤金在愤怒与怜悯两种情绪中挣扎着,最终放下枪,把女人抱出了草屋,一个紧握在女人手中的布偶掉在地下——不久之前,他曾呼唤迫击炮摧毁过这样的屋子。你不觉得这个场景如此眼熟么?在库布里克的名片《全金属外壳》中,一个瘦弱的越南小姑娘用一支狙击步枪把一班人压得抬不起头来,当美国大兵们最终冲进废墟,找到重伤倒地的她时,她只能可怜地看着这些敌人,微弱地喊着“打死我,打死我……”失去战友的美军愤怒地说“不要管她,让她痛苦地死去。”但最终善良尚存的“小丑”还是给了她一颗子弹。战争终究不是屠杀,尤金的父亲在他参战之前就担心战争会毁掉他的精神,荼毒他纯净的心灵,令他永远无法回复正常。这确实是可能的,剧集中的配角Snafu,其原型就变成了这样的人:这位老兄不像电视剧中那么浓眉大眼,是个五短身材的矮个子,他战后住在露易斯安娜州,退伍后成为了一名空调维修师,育有两个子女,有一个后来夭折了。Snafu一生痛恨日本人,据说在一次老兵聚会上,一辆日本丰田车从老兵们面前开过,老迈的Snafu突然跳起来,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丰田车砸去,边砸还边骂:怎么到处都是小日本的车!这些幸存者往往像凝固的火山一样被战争定型了。
遗憾的是,全剧总体看来人物塑造并不成功,不像《兄弟连》那样,连配角都能让人记得清清楚楚。三位主角也没有温特斯少校那样轮廓清晰,总是有些单薄和片面。

主题
在主题的表达上,《风雨太平洋》和《兄弟连》也相当不同。《兄弟连》以展现战争中的兄弟情谊为主线,虽然也涉及反战、反思战争中的人性等内容,但更多的是击败纳粹,捍卫正义与人性的信念,整个剧的基调是明朗向上的。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对抗德军,但两者都是基督教文化圈中的国家,其文化同源,发展程度接近,因此整个战争总体上仍然是在很多文明的共识下进行的(例如遵守日内瓦公约中的战俘条例,区分开军人与平民等等)。最震撼的场景也不过是集中营一集——这是因为希特勒早就不把犹太人当人看了。《兄弟连》里还特别对杀害德国战俘的行为进行了描写,其谴责的意义也算很明显了。
这一切在太平洋战争中则完全不同。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曾说过:“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电影《虎!虎!虎!》里对日本人如何无视国际法,毫无信义地玩弄阴谋有非常明确的表现。所以战争的残酷性、无意义性在《风雨太平洋》中表现得格外强烈和深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自杀式攻击、利用平民袭击美军、顽抗到底绝不投降等等做法是美国这样的民 主国家培养出来的战士很难理解的。如果说一战中,欧洲骑士精神尚有一息存在的话,那么二战则打破了欧美世界对文明发展的所有幻想。所以本剧的编导甚至会专门拿出一集来描写战士精神崩溃的问题。
美军的精华,也就是海军陆战队几乎都是志愿兵。在最后几集中,几位老兵对一个义务兵菜鸟大加讽刺挖苦。他们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原则和理想而战的。但战争的残酷以及日军的无理性、无人性让这些士兵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曾经那样理想化,那样青涩的尤金,都会在战争中掏出手枪,冷静甚至残忍地把日军撂倒。当他的长官对他说,作为迫击炮班的战士,你应该只负责观察,而不是主动端枪杀敌时,尤金第一次激动甚至疯狂地说:反正就是杀鬼子,怎么杀有什么区别么?必要的时候,我会用双手把他们扼死!在太平洋战场上,你无法在把日军视作是对等的对手,文明程度相当的人类。美军士兵要生存下来,只能把对方当成魔鬼和野兽。这也是《风雨太平洋》过于阴暗、琐碎、神经质的根源,它不可能像《兄弟连》那样宏大和壮美,尤其是在原传记作者都那么久地陷入泥水、瘟疫和恐惧之后。
战争结束后,尤金有一种空虚疲惫的感觉。每个回家的士兵都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最后活了下来?为什么那些战友却不那么幸运?不知道《风雨太平洋》全剧的这种沉郁气息与后911或者经济萧条的时代背景有无关系。只是我们虽然在解析剧集的主题深度,但有深度并不意味着剧集的水准就高超了。过于意境化、叙事散乱、人物塑造单薄都是本剧的死穴。说到底,这是一出优秀的历史战争剧,然而也仅此而已。看完《风雨太平洋》,我仍然期待一部更能宏观展现太平洋战争中的风风雨雨的电影或电视剧!

话题:



0

推荐

严蓬

严蓬

124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常用笔名:电子骑士。前《环球银幕》杂志首席编辑,现为时光网高级编辑。

文章